一是围绕行政审批环节多、战线长、节奏“慢”的问题,下“快”功夫。按照市领导要求,牵头部门精准调研,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推动整改。搭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成立“工改办”,精简审批环节,避免重复提交要件,实现并联审批,一般性工程项目审批用时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加快项目落地和开工,推动企业达产达效。
市政务服务中心审批窗口
二是围绕为企服务、为民服务走过场、秀存在、弄“假”把式,搞形式主义的问题,下 “真”功夫。通过 “万人助万企”、“优化营商环境,擦亮行业窗口”、“文明优质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服务企业周”等平台和载体,强化窗口单位、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提升服务效果。
市发改局、市政数局工作人员研究推动企业融资工作
三是围绕涉软案件办理难、久拖不果、办案方法单一、办案手段“软”绵绵的问题,下“硬”功夫。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后,榆树市纪委印发了《关于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的通知》的同时,榆树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严肃查办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的通知》,彼此呼应,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同纪委的沟通联系合作,形成涉软案件办理的震慑力,打通“中梗阻”,打碎“旋转门”,打破“潜规则”。小毛病“红红脸,出出汗”,“消炎止痛”;大问题“上上纲,上上线”,“刮骨疗毒”。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令那些想从企业审批环节“捞一把”的人在“红线”面前心生敬畏,望而却步,及时收手。
四是围绕机关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履职能力较“弱”的问题,下“强”功夫。一些部门能够将党建工作同具体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让党建工作在生动的业务实践中活化起来,“以党建促业建(业务建设)、以党建促队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在“放管服”改革、软环境建设、社会信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大数据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实践中,一些部门党委(党组)能够发现和培养人才,大胆提拔使用年轻干部,把优秀人才充实到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队伍中来,提升工作承载能力,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人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报: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送:各有关部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