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榆树市将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抓农业龙头企业,做实科技兴农,发展设施农业和低空经济,推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黑土粮仓筑基在行动
高标准农田“织网”护粮安
气温回暖,在五棵树镇沈家村的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石材堆积如山,挖掘机的铲斗在田间路基槽内翻转,数台混凝土搅拌车在一旁排成长龙,奋力抢抓进度,确保工程如期推进。“沈家村和周边4个村的土地集中连片,都正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榆树市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科的陈轻松说,项目建成后,田间路机耕路通达率达到100%,沟道可以渠渠相连、沟沟相通,增强抗自然风险能力,提高了粮食安全生产能力。
在这个初春,随着高标准农田沟道的逐步修整和土壤改良工程肥料还田的全部完成,榆树市的村民们心中也充满了期待:这一片片正在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必将迎来更加丰收的明天。2025年,榆树市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涉及11个乡镇22个村。
白酒酿造、畜禽养殖、稻米加工、鲜食玉米、豆制品……在榆树,农业是根基、优势所在,也是发展特色工业、促进三产融合的基础。如今,榆树市以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榆树市将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加快打造三块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农事服务中心和三条绿化带,全力培育两个标杆示范社,着力构建农业提质、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新格局。
玉米“变身”高精尖
传统产业技改释放新质生产力
在榆树经济开发区的吉林众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红色阀门与黄色产品吊钩格外显眼。简单的视觉引导,却默默地为企业的技改升级和生产效率添了一份力。而这样的改良升级,在企业不断地试验着、应用着。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玉米是榆树市最大的资源,吉林众友科技有限公司就生产食品用变性淀粉。如今,他们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向“专精特新”生物基新材料领域转型,在技改升级、节本降耗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采取了18条新做法,力求在“产品高端化、产线智能化、排放绿色化”上寻求更大突破。
“每到冬季,蒸汽管道都需要检修,影响正常生产。去年,该公司在榆树经济开发区的帮助下,启动了蒸汽管线改建工程,计划今年4月开工,届时企业不仅将获得稳定的蒸汽供应,新增的生产线也能顺利投产。”吉林众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明顺说,新增的两条生产线可达到3万吨的产能。
该企业正是榆树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通过加大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和帮助,榆树将着力构建具有榆树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扶持正大、榆树钱酒业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中粮生化等企业技改升级、智改数转、节本降耗,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绿电“风光”正劲
榆树新能源集群破土而出
临近秀水镇方向,便看见6台大型风电机矗立在田野之上,风机扇叶匀速转动,新能源也随之注入这座城市。“目前,榆树市吉林华电38.8兆瓦风电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项目将于今年6月实现全容量投产运营。”榆树市吉林华电风电项目经理孙龙印说,项目预计年上网电量可以同时满足大约2.5万个家庭的年用电需求。
进入66千伏升压站,操作人员身着工作服,正在仔细检查设备,确认每一个连接点都稳固无误,一条66千伏输电线路接入五秀甲线。这一设计不仅确保了电力的稳定输出,也为后续的电网接入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6万吨,节省标准煤约3.8万吨。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出一份力。”该项目工程管理部高级主管王涛说。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是榆树市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谋求新进展的重点规划之一。榆树市瞄准产业链下游,把风光电资源、秸秆资源、河湖资源“原料化”,大力推动绿电转化为绿氢、绿醇、绿色材料等。随着总投资214亿元的北京能见绿色甲醇项目、总投资73亿元的华电800兆瓦制氢合成氨项目、华电38.8兆瓦风电项目以及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和投产,榆树市正加速形成绿色能源产业集群,致力于全力打造“长北绿谷”。
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新兴产业换挡提速的背后,折射出榆树市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让产业向融合化、集群化迈进。未来,榆树市仍全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细加工、绿色能源三大产业集群,加快食品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建设,一体化推进平台产业布局、龙头企业培育、园区升级建设,形成产业崛起的隆起带、集聚地,以产业发展的新成效推动榆树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