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秋天有颜色,那一定是收获的颜色。走进古榆大地,秋风微拂,硕果金黄,眼望大地,那一片片庄稼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目光所及皆是忙碌景象,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绝美画卷。
在榆树市保寿镇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地里,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曳,沙沙作响,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在田间,逐稻浪前行,把一簇簇水稻尽收“腹中”,稻农配合着机器装车、运输,秸秆则整齐划一,静卧大地,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合作社今年喜获丰收,第一是源于我们是鸭稻共生、综合种养;第二个是秸秆打包加工饲草,饲草喂牛,牛粪发酵还田,我们用这种方式生产出的稻米品质好、口感佳,达到了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保寿镇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禹庆笑着说,“今年合作社流转了122公顷的土地,种植中科发5号等受市场欢迎的先进品种,再有4天左右就能完成全部秋收工作。”
玉米是榆树粮食作物的“主力军”,也是榆树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走进榆树市环城乡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田里,三台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正在开足马力同时作业,机器轰鸣声由远及近,摘穗、扒皮、输送、装箱、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一会儿工夫,一车金灿灿的玉米就被装得满满当当。“我们合作社今年种植玉米面积是303公顷,采用秸秆全量还田深翻和条耕模式,再加上年初选种的时候,选择一些耐密植的品种,现在一看,效果很好,一公顷能打3万3到3万5千斤。”环城乡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说。
今年,环城乡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全面推广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模式,实现了增产增效。合作社的303公顷土地有200公顷实行了秸秆全量还田深翻作业、103公顷推广条耕模式。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唯实惟先方显担当。作为农业大市,一直以来,榆树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谋划农业发展新思路,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增产措施,落实惠农政策,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成就了粮食连年稳产,牢牢端稳了手中饭碗。
未来,榆树市将继续在这方广袤的黑土地上深耕不辍、载誉前行,用“农”墨重彩,擘画农业农村事业的崭新图景。
文/陈庆强 摄影/樊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