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执行公开 > 双随机一公开

榆树市气象局“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

发布时间: 2021-02-12 09:15 来源: 榆树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
 

1

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行政检查

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行政检查

易燃易爆企业

1、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2、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3、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4、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2

对人员密集场所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行政检查

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行政检查

学校、大型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

1、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2、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3、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4、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3

对气象信息服务单位的行政检查

对气象信息服务单位的行政检查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

从事气象信息服务,是否逾期未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的或提供虚假备案材料。 使用的气象资料是否非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或者不能证明是其他合法渠道获得的。 开展气象探测活动,是否未向设区的市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 是否擅自在国防及军事设施、军事敏感区域、尚未对外开放地区和其他涉及国家安全的区域设立气象探测站(点)。 是否冒用他人名义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外国组织和个人是否未经气象主管机构批准,擅自从事气象信息服务活动。 气象信息服务活动中是否有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行为。 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4

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的行政检查

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的行政检查

社会组织和个人

是否具备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条件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是否使用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 是否违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范或者操作规程。 是否未按照批准的空域和作业时限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是否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转让给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或者个人。 是否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用于与人工影响天气无关的活动。 是否侵占、损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设施,干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通讯频道。 是否使用不合格、超过有效期或者报废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

5

对经批准从事气候可行性论证活动的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的行政检查

对经批准从事气候可行性论证活动的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的行政检查

对经批准从事气候可行性论证活动的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

是否存在不具备气候可行性论证能力的机构从事气候可行性论证活动。 是否使用规定要求以外的气象资料。 是否伪造气象资料或者其他原始资料。 是否出具虚假论证报告。 是否涂改、伪造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书面评审意见。 是否存在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建设项目,未经气候可行性论证。 是否委托未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确认的论证机构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6

对气象台站迁建许可活动的行政检查

对气象台站迁建许可活动的行政检查

迁建的 气象台站

是否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内完成气象台站迁建工作 申请人的法人资格是否依法被中止 是否被撤销行政许可 是否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 被许可人是否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 取得许可后是否按规定进行建设的或超越许可范围 是否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气象主管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

7

对气象设施保护情况的行政检查

对气象设施保护情况的行政检查

社会组织和个人

是否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 是否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是否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设施保护标志 是否出现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焚烧等行为 是否干扰、挤占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 是否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

8

对建设单位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情况的行政检查

对建设单位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情况的行政检查

易燃易爆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等场所

雷电防护装置未经设计审核或者设计审核不合格施工的,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 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 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 涂改、伪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有关材料或者文件的 向监督检查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9

对气象信息发布、传播的行政检查

对气象信息发布、传播的行政检查

社会组织和个人

擅自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非法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未按照要求播发、刊登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传播虚假的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灾害性天气信息和气象灾害灾情的 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不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的 不按规定及时增播、插播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更新气象预报的 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不注明发布单位名称和发布时间的 擅自更改气象预报内容和结论,引起社会不良反应或造成一定影响的 冒用他人名义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的、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从事气象信息服务,逾期未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的或提供虚假备案材料的

10

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建设单位的行政检查

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建设单位的行政检查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的单位

是否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规定要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种植高度超过规定要求的树木、作物等。 是否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实施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危及地面气象观测场安全的活动。 是否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是否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铁路、公路、人工建造的水体 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设置阻挡气象气球升空或者可能影响准确获取观测资料的障碍物

 

 

11

对涉外气象探测站(点)的行政检查

对涉外气象探测站(点)的行政检查

对涉外气象探测站(点)的行政检查

是否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 是否超出批准布点数探测 是否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气象探测工作造成影响 是否未经批准变更探测地点、项目、时段 是否超过探测期限进行探测活动 是否向未经批准的境外组织、机构和 是否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以非法手段收集、窃取气象资料的 是否未按照规定向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气象探测原始资料 是否转让或者提供气象探测资料及其加工产品给第三方 是否自带或者使用的气象探测仪器设备未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检查的。

12

对防雷装置检测单位的行政检查

对防雷装置检测单位的行政检查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

是否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中弄虚作假的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挂靠、转让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的 向监督检查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转包或者违法分包防雷装置检测项目的 与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 使用不符合条件的防雷装置检测人员的 不按规定送交检测报告的 是否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中弄虚作假的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挂靠、转让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的 向监督检查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转包或者违法分包防雷装置检测项目的 与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 使用不符合条件的防雷装置检测人员的 不按规定送交检测报告的

13

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行政检查

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行政检查

对易燃易爆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等场所

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14

对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的行政检查

对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的行政检查

对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的监管

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或者施放活动许可的 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或者施放活动许可的 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施放气球资质证》、《施放气球资格证》或者许可文件的 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15

对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的行政检查

对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的行政检查

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的生产单位

对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的购买和使用情况

16

对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活动的行政检查

对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活动的行政检查

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活动的企业或个人

年检不合格的施放气球单位在整改期间施放气球的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现场,或者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17

对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开展气象探测活动的行政检查

对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开展气象探测活动的行政检查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开展气象探测活动的行政检查

擅自在国防及军事设施、军事敏感区域、尚未对外开放地区和其他涉及国家安全的区域设立气象探测站(点) 开展气象探测活动,未向设区的市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