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数据开放

榆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15-08-10 04:59 来源: 榆树市统计局
【字体: 打印
      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科学谋划,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升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综  合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89349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1614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7112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72427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8893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4684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80621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发展到26.1:27.5:46.4。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上升了1.4个百分点。
  连续九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生态文明先进市、绿色宜居城市、文化先进市。
  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全市总播种面积39112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78851公顷,比上年增加309公顷。水稻播种面积71747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96025公顷,大豆播种面积2645公顷,马铃薯播种面积8434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1342公顷,瓜类播种面积1155公顷,烤烟播种面积550公顷,药材播种面积139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3349885吨,其中:玉米2720059吨,水稻557121吨,大豆10408吨,薯类62297吨。我市连续十一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的荣誉称号。农业总产值实现1884308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种植业产值1053862万元,比上年增长3.7%;林业产值73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9%;牧业产值768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4%;渔业产值11436万元,比上年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775万元,比上年增长3.6%。
  园艺特产业不断发展。全市温室、大棚面积达到4400公顷,产值实现69亿元。蔬菜园区发展到106个。大棚发展到5.5万栋,产值实现48亿元。
  2014年末,全市新建牧业小区20个,总数达到783个。全市生猪存栏1085710头,比上年增长1.1%;牛存栏713663头,比上年增长0.9%;羊存栏102405只,比上年增长1.5%。奶类总产量29999吨,禽蛋总产量100643吨,肉类总产量259269吨。
  工业和建筑业
  2014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3495206万元,比上年增长5.4%。增加值实现72427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5户,总产值实现1793225万元,比上年增长9.8%,增加值实现28893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
  2014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4684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全市有资质建筑企业8户,产值实现66230万元。
  民营经济
  2014年,全市民营经济户数发展到21367户,从业人员达到28239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11839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利润总额实现87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实交税金71439万元,比上年下降16.6%,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89037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4.2%。
  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全市共引进内资42.75亿元,引进外资7875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68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26135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653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26135万元,比上年增长23.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977万元。
  2014年“暖房子”改造工程改造楼房86栋、43.75 万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306套、1.49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3200户。改造城市棚户区5个区段,建设回迁安置住房1677套、13.03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计划总投资38亿元的五右高速公路(榆树段)工程的预可研已经完成。计划总投资16亿元的黑大公路拓宽工程完成可研。投资1.8亿元,建设屯屯通水泥路400公里。投资3000万元,改建危险桥33座。投资1256万元,更新客车37台。投资60万元,建设改造拉林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渡口三处;投资895万元,养护国省干线374公里、农村水泥路4500公里。投资60万元建设了趸船,提升了海事管理能力。
  2014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47211万元,比上年增长5.3%,本地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9759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75.5万部,互联网上网用户63755户。
  国内贸易
  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0430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9416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62667万元,比上年增长12.6%。
  财政、金融
  2014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411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市本级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12579万元,比上年增长5.2%,财政支出总计497331万元,比上年增长9.1%。
  2014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9760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16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08908万元,比上年增长23.8%。
  文化体育事业
  城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吉林省2014年群体工作现场会议在榆树召开。投资447万元,建设29个文体广场,配置器材354件。投资180万元,对文体中心场馆设施进行了提升。组织开展了“2014年榆树市农民歌手大赛”。 在市第七小学建立了榆树东北大鼓传承基地;戏曲创作室创作的二人转《清心汤》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比赛,获得节目提名奖。参加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我们的价值观,曲艺走基层全国百场巡演”40场。整理出版了《东北大鼓作品集》和《榆树二人转作品集》。在第十七届省运会取得了摔跤、速滑、举重等项目共获金牌6块、银牌8块、铜牌4块的好成绩。
  广播电视充分利用无线、有线、多路微波等技术手段,紧紧围绕把握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群众和关注民生这一主题,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宣传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效果进一步明显。《大粮仓》栏目立足于农业丰收,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视点》栏目更好地关注民生,弘扬社会正能量。开辟了《群众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喜迎建国65周年》、《最美榆树人》、《劳模风采》、《走进农博会》等专栏。制作《天下粮仓•沃土榆树》等宣传片,更好地推荐榆树,展示榆树风采。《乡村曲苑》栏目,传唱经典东北大鼓和东北二人转,进一步发扬和传承东北黑土文化。认真实施国家“2131”工程,全年共放映电影4656场。“产粮大市,丰收在望”、“飞机航化作业”、“产粮大市粮食丰收成定局”报道在中央台播出。在省台新闻联播发稿50余条,电台在“中国之声”发稿5件,在省、市台发稿100余件。
  2014年末,我市城乡网络数字用户达到22.89万户。
  教育和卫生
  教育以推进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中办学模式改革。继续实施示范校、重点校与薄弱校结对帮扶、联合办学的办学模式,通过交流师资、管理等资源,稳定了全市6所高中的办学规模。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将市职业教育中心与大坡职高进行合并,重新整合了教育资源。继续发挥重点高中推荐生政策的杠杆平衡作用,促进了农村初中学校生源的稳定。投资357万元,新建8所农村中心园,进一步扩大了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扎实开展了“中国梦”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了“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大奖赛、优质课展示活动和骨干教师送课下乡等教研活动。以精细化管理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常规管理达标校创建及新优质学校创建与评选活动。引进优秀特岗教师48名,完成了2013年教育系统公开招聘的150名教师及53名特岗教师落编工作。认真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为7550名贫困学生发放资助资金342万元,为331名贫困学生和122名教师落实扶贫资金188.2万元;落实寄宿生困难补助、高中助学金及学前教育资助资金904.3万元。投资4893万元新建校舍27613平方米,投资3459万元,进行校园附属设施建设。
  卫生系统立足服务、合理创收,以保证单位运行为出发点,合理兼顾群众和职工利益,做到医疗机构管理、收入两手抓,把搞好服务与增收保运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榆树市医院、中医院启动施行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步伐。2014年,新建88家、联建3家、改建29家。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各种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均在地区平均水平之上,建档率91.8%,规范化电子建档率87%。加大医疗机构监督力度,对无证诊所进行集中取缔。2014年我市新农合参合959321人,参合率达到99%。
  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275220人。其中,农业人口1071709人,非农业人口203511人。全市总户数445352户,其中农业户数309002户。人口自然增长率1.68‰。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004元,比上年增长9.8%;全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7398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296元,比上年增长11.7%。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4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进程。开发就业岗位8502个,城镇新增就业7214人,再就业3110人,新增创业人员356人。创业成功656人,带动就业261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2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达到85.8亿元。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4913人,基本医疗保险职工57176人,失业保险职工4018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63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2492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959321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7563人,居民养老保险405624人。
  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实施“蓝天工程”,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立足高位统筹,实施部门联动,深入开展18项专项整治行动,中心街商圈、贸易大厅、建华商业街周边环境明显改善,露天烧烤得到遏制,市容环境大为改观。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集中排查大气污染源,限期整改超标锅炉,检查煤炭堆场,采取围挡遮盖措施。扩大“烟尘控制区”覆盖面,完成《榆树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草拟稿)》的编制。通过突击排查、蹲点巡查、错时检查等方式,妥善应对了雾霾天气影响,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市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6天。巩固“碧水工程”成果,集中式饮用水和境内流域水质保持安全稳定。保证水源地水质基本指标达标率实现100%。持续打造“安静工程”,区域噪声功能不断改善。实施《榆树市城区声环境适用功能区划标准》,加强了对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扰民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遏制噪声扰民。开展“绿色护考”专项行动。打造“幸福榆树”工程,环保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深入推进“生态工程”,生态建设与农村环保迈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村6个、长春市级生态村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