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23日在榆树市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 吴 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榆树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多轮疫情冲击,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一个中心、四个强市”发展战略,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难中求进、难中求成、难中求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1.3亿元,同比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5亿元,同比增长16.8%;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7%。
一是坚持科学精准,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决执行中央、省和长春市决策部署,各专班协同作战,各部门、各乡镇街守土尽责,科学、精准、规范做好常态防控、应急处置、核酸检测等工作,全面做好疫情期间民生保障工作,全方位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市上下同舟共济、连续奋战,先后打赢3月集中攻坚战、7月快速歼灭战、9月精准阻击战、10月外防保卫战,守护了全市人民健康安全。
二是坚持综合施策,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全力稳定工业生产,深入开展“大走访”“万人助万企”活动,针对疫情影响,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融资、用工等方面的问题,正大食品、灿盛生化、榆树钱等重点企业运营稳健,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加快推进升规入统培育工作,吉林谷麦王等3户工业企业实现年度入统,工业底盘持续壮大。全力做好助企纾困,出台稳定经济政策48条、惠企纾困政策12条、为企业办实事36条等政策措施,为919户参保单位减免失业保险费583万元,为277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02万元,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水电费916万元。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关爱”助企活动,帮助企业实现平稳发展。全力复苏商贸服务,全年开展4轮“聚惠榆树消费券”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1000万元,拉动消费6500万元,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着力推进农村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心声活商贸公司在6个乡镇建成9个商贸中心、1个村级新型便利店,城乡便利店达到69个,带动了城乡商贸快速发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74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在全国383个县级城市信用监测中,排名上升至第33位。
三是坚持提速提质,项目建设逆势突破。全面提升招商水平,成立5大产业招商专班,制作产业招商地图,全面开展招商竞赛,组织招商活动104次,疫情期间坚持“云洽谈”“云签约”,全市签约产业项目26个,协议引资额313.8亿元,6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生物化工、食品加工、特色文旅、现代物流、清洁能源“五大平台”建设,生物化工园区、食品园区、蔬菜物流园区开工建设,“秀水新乡”三产融合园区、“粮贸中心”完成设计,华电制氢项目深入洽谈,中粮年产3万吨丙交酯项目顺利开工,产业项目乘政策东风不断起航。建立“市级领导+部门领导”双包保工作机制,4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开复工,其中新建项目36个、续建项目12个,7个项目顺利竣工,5个项目实现投产。2022年申报专项债券项目13个,获批资金12.2亿元,实施了一批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重点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坚持多向发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出台支持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十条政策保障措施,深化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五棵树镇广隆村旱田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环城乡平安村农业标准化试验区、延和乡水田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八号镇北沟村菜田棚膜示范区,推动新型农业科技应用,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5.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6.4万亩,开展保护性耕作310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粮食总产预计达到65亿斤,全国产粮第一大县地位更加巩固。快速壮大特色产业,全年新建温室大棚1500亩,总面积达到7.3万亩,30亩以上棚膜蔬菜园区发展到116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1个、省级园区29个。出台“肉牛十条”奖励政策,规划建设“肉牛小镇”,推进养殖交易、屠宰加工、智慧防疫、粪污利用等一体化建设,12个千万元以上肉牛项目加快建设,9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全年肉牛发展到38.5万头,同比增长22.6%。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出台集体土地入市管理办法,解决了八号镇北沟村蔬菜市场等项目用地需求。
五是坚持建管并重,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城镇开发边界扩大1.3倍。3个棚户区和29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榆树公园拆迁区段绿化提升改造工程顺利竣工,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工程、向阳路过街天桥、六号路新建工程、5个新建小区周边人行步道铺设工程投入使用,改造供水管道2918米,完成3栋居民楼二次并网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完成临光路“垃圾收转运”试点阶段性任务,开展市区餐厨垃圾专项收运试点工作,治理各类占道经营1.5万处,拆除违规牌匾890块,有效破解帝泊湾小区门前征拆难题,彻底打通了阻碍交通十多年的烦心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夏季攻坚战成效显著,超额完成10.08万亩大规模国土绿化任务,高标准完成41个“千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弓棚镇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9月份长春市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名列全省第二位。着力改善交通环境,新改建农村公路73.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4座,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59.2公里,大中修养护工程314.1公里。松花江半拉山特大桥建设全面加速,多年的过江瓶颈即将打通。全市人民期盼的长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完成初设招标,榆树的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好释放。
六是坚持实干为民,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投入180万元实施防贫保险,完成危房改造218户,投资1.6亿元实施4个脱贫产业项目和4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脱贫人口实现就业3124人,进一步改善了脱贫群众生活。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实施建设幸福榆树行动计划68项,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预计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5万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294人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全面提高,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强化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就业创业、优待抚恤等服务保障,阶段性完成优待证集中申领发放工作,完成烈士陵园整修扩建工程,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水平持续提升。加快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第六小学异地新建投入使用,完善8所学校附属设施,通过“强师计划”“特岗计划”招聘教师206人,顺利完成疫情防控下的中高考等考试,连续五年实现“平安考试”目标。市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整体改造顺利完成,新建医辅用房投入使用,医疗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完成25个幸福小区体育健身器材配套工作,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2%,淘汰燃煤小锅炉12台套,完成龙家亮子生态湿地等工程阶段性建设任务,卡岔河水质稳定在地表水四类。国家和省五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完成整改80个,信访件330个全部完成整改,推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升新水平。
七是坚持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推进平安建设,全力开展命案和八类重点案件集中攻坚,年内破案率100%。扎实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路面秩序严管、农村安全防控等五大会战,全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15起,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招考的56名社区工作者、75名公益性岗位全部上岗,充实了社区工作力量。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府院联动机制办理案件23件,基层调解组织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85起。抓实信访维稳,采取党政双包保、“六会一梳理”、京地联合维稳等措施,国家交办的280件信访积案全部上报化解,实现了重要会事期间“三个不发生”和“双零”目标。强化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专项行动,8974项隐患全部整改清零,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环境。
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制度,全年办理落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88件。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凝聚了思想共识,汇聚了发展力量。审计、供销、统计、机关事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都有了新进步,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们榆树尤为特殊、尤为艰辛、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疫情防控任务最重、难度最大,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艰苦拼搏、坚韧刚强的抗疫凯歌,展现了榆树力量、榆树精神;这一年,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压力巨大,市委科学统筹、压舱稳舵,政府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各部门、各乡镇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这一年,安全稳定要求更高、挑战更多,各单位不推不躲、迎难而上,扎扎实实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既守住了良好发展环境,又化解了一系列历史问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严格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进取、奋勇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榆部队、驻榆单位、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榆树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稳定发展基础还不牢固,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动能不足,招商引资难度持续加大,市场消费复苏缺少支撑,民生短板欠账较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必须持续加力、持续突破、持续深化、持续提升。
二、2023年主要任务
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将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方向、指导实践。要以比较思维谋发展,站在更宽的维度去认识榆树、谋划项目、争取资源,跳出舒适区自我加压,盯住新目标奋力实现,补短板、扬优势、增后劲、利长远;要以系统思维抓发展,既要在经济上发力,又要在建设上用力,更要在民生上尽力。既要立足当下的榆树“专心不杂”,又要为了今后的榆树“一心在公”,为各项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态势;要以底线思维保发展,防范于日常、化解于日常,敢于迎着上,不能躲着走,时刻肩负好安全之责、稳定之责,将各种历史问题、现实问题研究好、解决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根据市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的部署,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一主六双”,融入“六城联动”,深入实施“一个中心、四个强市”战略,进一步推动城乡“双核”发展,进一步建好发展“五大平台”,坚持蹄疾步稳、稳中快进,推动“三农”工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崛起、特色产业加快升级、城市品质加快提高、民生福祉加快改善、社会治理加快提升,努力开创榆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动“三农”工作加快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充分释放“天下第一粮仓”发展优势,围绕“粮产、粮贸、粮食”,抓好一产升级和三产融合,统筹乡村建设和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先锋、站排头。
提升粮食生产,筑牢乡村振兴根基。全面落实“田长制”,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65.1万亩,大力推进“引松济卡”“引松入五”等水利工程,实施灌区现代农业节水改造工程,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10万亩,开展保护性耕作300万亩,集成推广水田秸秆全量还田、水肥一体化、条耕等先进技术,在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智慧高效的高标准旱田和水田示范区,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基地,推动全市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国家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农机产业园,打造农业动力中心,提升全市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为粮食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壮大乡村产业,增强乡村振兴动能。做大棚膜产业,抓好八号镇北沟村三产融合示范园区、榆树市西红柿三产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沿102线、黑大线、铁科线等交通干线两侧,着力打造5条棚膜蔬菜产业带。深化与山东寿光的合作,共同建设占地面积250亩的智慧农业产业园,打造种苗繁育推广、科技创新示范、产业融合发展“三高地”。做强肉牛产业,加快推进“肉牛小镇”建设,全面落实“一核四园多基地”规划,打造15个肉牛养殖专业大村,建设肉牛屠宰深加工项目,加快汉夏黄牛交易市场提质升级,推进“肉牛小镇+蚯蚓工厂”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以运营肉牛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引领,实现服务“七统一”,促进2023年末肉牛发展到40万头以上。
加快乡村建设,扮靓乡村振兴底色。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提升行动,完善村屯垃圾收转运处置、畜禽粪污治理、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三项机制”,继续实施红黑榜制度,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7.94万亩,创建“干净人家”6300户,打造环境整治样板村、样板屯,带动区域净化、绿化、美化全面提升。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重点改善农村路网,采取多种融资模式,新改建农村道路638公里,养护及大中修农村道路480公里,三年时间将严重破损路面全部维修或新建,让群众走上畅通路、舒心路。同步推进电力、通信“双网”改造提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示范工程建设,着重从产业发展层面,提升弓棚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水平,重点打造市区到八号镇、到五棵树镇2条示范带,改善提升市区到秀水镇沿线环境,新打造41个“千村示范”创建村和6个“百村提升”创建村,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加快推进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建立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中心,打造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信息、科技等统一服务平台,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0个,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争取全国集体土地入市试点,推进弓棚镇水泉村、五棵树镇进步村等一批乡村振兴项目集体土地入市。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接续开展拆旧面积400公顷,盘活土地资源,保障乡村产业发展。新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规范农村集体产权进入省统一平台交易,加快推进“三变”改革,丰富“三权”有效实现形式,推动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提升”。
(二)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崛起,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开新局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把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抓项目、强实体、壮产业,推动全市经济“质”“量”齐升。
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积极解决二产占比低、工业盘子小的问题,全面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持续开展规上企业大走访活动,加大对中粮、正大食品、吉林生物能源、灿盛生化、通威饲料等重点企业服务力度,及时破解突出问题,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扩大规上工业企业效益和产值。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企业进行装备更新、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开展产销对接,发展联合采购、网络直销等新模式,有效应对成本上升、需求转弱、市场低迷等问题,推动生产质量效益“双提升”。持续实施小微企业升级行动,加大工业企业入规升级包保服务,重点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型企业,年度计划实现入规企业2户,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长春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壮大工业经济底盘。
全力推进商贸服务复苏升级。持续壮大县域商贸,优化“五大商圈”“六大商业街区”服务环境,推动天悦城、凯购城等新兴商贸综合体融合发展,加快365现代生活馆、百货大楼、榆树大厦等“老字号”提档升级,支持新老商圈开发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建设,完成263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站建设,实现农村电商与特色产业互融互通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升级改造1个县级物流中心、7个乡镇物流站点和13个乡镇大中型超市,加快心声活等商贸企业农村连锁便利店建设,推进弓棚现代化物流集散地、冷链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带动城乡商贸壮大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新城建设、老城改造,布局健康养老、教育培训、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让群众享有“家门口的美好生活”。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规模上,继续聚焦“双七十”阶段性目标,快步向“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超70个、年度固投总额超70亿元”迈进。载体上,继续抓好“五大平台”建设,提升水电气热等承载能力,积极打造特色园、园中园,为引进项目铺好路、搭好台。方式上,引入赛马机制,强化招商项目信息库建设,完善项目招引收益分配和考核激励,聚焦主导产业、优势资源精准发力,重点跟进中粮集团等优质企业,积极引进财税贡献大、产业带动强的立市项目,2023年签约项目不少于30个,协议引资额度不少于200亿元。资金上,坚持多措并举,对接国家和省市政策机遇,全力争取中央和省市预算内投资资金、奖补资金、扶持资金。进一步深化与第三方咨询公司战略合作,聚焦生态、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谋划申报一般债券项目12个、专项债券项目11个。用好用活社会资本,规范实施“PPP”模式融资,保障农村道路项目建设。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及时破解招商引资难题,不断吸引企业资金投入榆树。机制上,完善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开展项目落地效能提升专项攻坚行动,建立重点项目推进表,严格落实项目“四督四保”,全面提高项目“四率”。
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1158”系统工程,努力进入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方阵。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进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健全完善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审批机制,探索推广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容缺核发工作方式,进一步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顺畅、更舒心。完善市级领导、部门领导“双包保”企业机制,常态化开展“三送四服”工作,营造助企惠企暖企的浓厚氛围。
(三)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在建设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上开新局
加大项目外引内培,推动企业延链强链,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特色产业格局。
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抓生物化工,完善生物化工产业园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强化中粮、吉林生物能源等企业的支撑作用,推进中粮丙交酯项目建设,实现玉米深加工产业新跃升。积极引进安徽丰原、中恒天羽等企业,力争实现战略合作,形成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抓生物医药,加快建设医药产业园,依托灿盛生化、真元、华威等药企,做好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推动佐力药业等医药企业早日落户,形成医药企业规模发展的良好局面。抓食品加工,推进食品产业园建设,推动正大食品、枫林食品、吉林众友等企业扩能增效,引进沧海笑宠物食品加工、拓百世玉米全营养粉加工等项目,打造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地。
加速建设特色产业高地。壮大“粮仓”,把陆路雪食品、吉富米业等企业做大,把亲耕农业鲜食玉米加工、理想食品速冻玉米等项目引入,带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启动榆树品牌建设计划,申办第四届国际大米品牌大会,推动榆树产品进都市、进机场、进商超,支持品牌企业开拓线上线下销售市场。全力推进“粮贸中心”建设,以政企合作、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分三期建设大平台、大粮贸、大物流,打造东北最大的粮食及农副产品区域集散仓储物流中心。抓实“肉库”,发挥畜牧大县优势,强化与正大集团、吉林澎派等企业战略合作,实施好1亿只肉鸡养殖加工、高端肉牛良种三产融合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积极引进国光汇达肉牛屠宰加工等项目,实现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创建全国畜禽养殖加工基地。建设“酒乡”,立足酒业资源优势,以五棵树镇、开发区为重点,规划建设纯粮白酒产业园区,加快榆树钱、华盛等龙头企业提档升级,推进全市中小白酒企业扩能升级,力争引进古井贡白酒加工等重点项目,做大中国北方酒业基地。努力推动冰峰啤酒退城入区、转型升级,推动阿穆尔啤酒项目早日投产,以粮酒品质抢占酒市场。打造“旅园”,深入推进“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以“秀水新乡”三产融合产业园区等文旅项目起步,逐步推进花园山省级森林公园、五棵树滨江等特色旅游区建设,继续打造延和朝鲜族特色小镇,做大榆树钱酒业基地体验庄园,筹划开发雷劈山旅游观光项目,丰富特色文旅业态。
着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材料,在国家和省市新材料产业布局中找准定位,向着中粮聚乳酸方向不断迈进,吸引更多新材料企业落户榆树,打造生物基新材料基地。聚焦新能源,充分用好风、光、生物质三大能源,推动华电风电项目落位,力争华电绿电制氢项目选择榆树。依托北京绿洁泰能、大连汇能、太锅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生物质发电产业。引进中集集团秸秆制甲烷等项目,建设绿色燃料生产基地。聚焦碳交易,探索实施碳汇资源开发项目,结合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造,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四)大力推动城市品质加快提高,在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城市上开新局
坚持多规融合、产城融合,统筹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我们这座城市更有魅力、更加宜居。
拉伸城市框架。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规划城市公共空间、生活设施配套、城市交通路网等,提升城市集约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全力推动长榆高速公路建设,并利用这一契机,建设西二环,连接北环路,打通向阳路,为城市北上西进提供空间。实施城市畅阻工程,逐步打通繁荣大街北段至北外环、站前街西段至繁荣大街等断头路、卡脖路,使路通路美不断延伸。
提升城市承载。着力改善居住环境,改造棚户区5个,新建回迁安置住房3088套,改造老旧小区18个、楼房27栋,提升群众居住幸福指数。着力改善生活环境,新建固废处理中心,实施丙一街和八号路道路排水、榆树尾水三期增容、市区污水管线增容等项目,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着力改善交通环境,实施铁北路(榆树大街至市场街)、华昌路(榆树大街至市场街)、榆西大街(榆三公路至向阳路)等街路改造提升工程,铁北路、丁一街、丙九路道路及给排水工程,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
加强城市管理。整治乱象抓管理,强力开展打击违章建筑、规范市场经营、规范废品收购经营等专项行动,有效解决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提升品质抓管理,同步抓好主干道、主要街区、主要节点和老城区、背街小巷等区域设施配备和清洁服务,建设1个多用途环卫停车场、2个垃圾转运站和3个公厕。完成市区10条新建街路行道树栽植工作,提升榆三公路、向阳路东段绿化水平,实施向阳路、中心街等区域亮化工程,打造榆西大街、承恩街2条精品街,展现城市精气神。完善机制抓管理,结合智慧榆树建设,探索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守护生态家园。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秸秆全量化处置和全域禁烧管控,“五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加大燃煤、油烟、挥发性有机物、非道路移动机械、城市扬尘等污染治理力度,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打好碧水守卫战,加强各级河长工作,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转运池全覆盖,并稳定运行;城区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并有效运转。完成龙家亮子生态湿地、卡岔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实现卡岔河水体稳定消劣目标。打好净土守护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双治理”,严抓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管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着力引进瀚海有机肥、鸿泰承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呵护好宝贵的黑土地。
(五)大力推动民生福祉加快改善,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开新局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
维护群众健康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新冠肺炎防控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全面提高防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提升疫苗接种率,打造更加坚固的免疫屏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身防护能力,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全面做好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三保障”、产业帮扶等工作,高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抓好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施返乡入乡创业基地建设行动,加大创业服务和扶持力度,实现就业创业“双增”。持续实施建设幸福榆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全民参保工程,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切实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残疾人、老年人、留守儿童等关爱帮扶,保障城乡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持续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多形式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巩固提升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教育先行,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怀家中心小学新建综合楼,于家中学、黑林镇芦古学校、恩育中学校舍改建等项目,升级学校食堂宿舍设施设备,加强信息技术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着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坚持医疗为基,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市传染病医院和疾控中心、培英和城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3家市级医院与41家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协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提高城乡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坚持文体惠民,大力推动乡镇政府所在地多功能运动场和室内综合体育场馆建设,加快推进图书馆新建工作,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体活动,让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体生活。
(六)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加快提升,在构建安全稳定发展环境上开新局
切实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榆树。加强基层社会治安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探索实施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模式,深化社会治安风险排查整治,持续推进重点案件攻坚,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行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继续实施“雪亮工程”,补足补强治安高清摄像头,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建设更高层次的安全格局。夯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危化品、道路交通、消防、燃气、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和过程防范,重点落实好“411”社会监督机制,常态化开展巡回检查,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群防群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更高标准的稳定环境。强化联合接访、党政双包保、“六会一梳理”等工作机制,深化重点信访事项化解攻坚,加强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建设,按计划招聘基层治理专干,逐步充实基层力量。提升市长公开电话、“互联网+督查”办理质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提高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全面增强工作执行力落实力,有效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始终以忠诚为魂,全面加强从严治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长春市和榆树市委决策部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检视初心使命。
始终以法治为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提高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水平,高效回应社会关切。
始终以服务为本,全面夯实为民执政。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第一位,坚持政策、资金、资源、力量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心全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不折不扣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始终以担当为要,全面强化务实勤政。加快效能型政府建设,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勇于创新思路和举措,严格推行“五化”闭环工作法,快干实干、务求实效,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始终以廉洁为基,全面做到清廉从政。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加大政府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审计,坚定不移纠“四风”,大力发扬“严新细实”优良新风,切实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光荣属于过去,奋斗成就将来!我们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开创榆树振兴崛起的新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肉牛十条:榆树市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十条奖补办法。
2.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空间,分别对应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3.六会一梳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全市重点工作推进会、信访工作联席会、专题调度会和重点案件协调会六个会议研究信访工作,信访局定期梳理重点工作。
4.三个不发生:不发生大规模聚集上访、不发生涉访个人极端行为、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引发的负面炒作。
5.“双零”目标:进京非访零、社会面清理零。
6.一主六双: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即充分发挥长春辐射主导作用“一主”。构筑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和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双廊”,构建大图们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和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双带”,做精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双线”,畅通白松长通至辽宁大通道和长吉珲大通道“双通道”,打造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和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双基地”,推动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和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双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
7.六城联动:长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六城联动”发展战略,即打造国际汽车城、现代农业城、“双碳”示范城、科技创新城、新兴消费城、文化创意城。
8.一个中心、四个强市:“一个中心”,建设哈长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四个强市”,打造绿色生态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特色工业强市、区域消费强市。
9.一核四园多基地:以五棵树镇为核心,建设肉牛养殖示范园、肉牛屠宰深加工产业园、肉牛商贸物流产业园、返乡人员创业孵化园,将五棵树、刘家、先锋养牛基础较好的3镇15个村建设成肉牛养殖专业大村,同步在其他乡镇选出30个村,全面铺开专业村建设,构建起肉牛养殖多基地体系。
10.七统一:统一提供贷款、统一提供保险、统一养殖标准、统一防疫、统一提供冻精、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粪污资源化利用。
11.三权、三变:“三权”,对农村各类产权进行确权、赋权、易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2.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等主要工作,并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
13.四督四保、四率: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
14.三送四服:“三送”,送政策、送服务、送关爱;“四服”,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15.三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
16.“411”社会监督公示制度:“4”,属地监管、行业管理、专业监管、综合监管;“1”,企业主体责任;“1”,1支专家或技术咨询队伍。
17.“五化”闭环工作法:任务清单化、工作图表化、操作手册化、标准模板化、专班机制化。